imToken 是一款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工具[ZB],帮助你安全管理BTC, ETH, ATOM, EOS, TRX, CKB, BCH, LTC, DOT, KSM, FIL, XTZ 资产,同时支持去中心化币币兑换功能 ...
“我们的小土丘怎么样了?”
瓦列里·科尔琴科的微信照片一发出去,田有倩立刻发来关切的询问。
田有乾是陕西省考古科学院研究馆员,科尔琴科是吉尔吉斯共和国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照片中,蓝天白云下,山坡上杂草丛生、野花盛开。这片被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小土丘”的山坡,是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共同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之一——吉尔吉斯斯坦红河遗址的一部分。
《新唐书》记载:“由碎叶至米国城,西行十里,再行三十里,至新城。”考古学家认为,一千多年前,洪河遗址是古丝绸之路上一座繁荣的新兴城市。
科尔琴科介绍,红河遗址出土了中国唐代“开元通宝”钱币、刻有粟特文字的器物以及琐罗亚斯德教墓葬、佛教建筑和基督教墓碑。
“可以说,它是不同文化和宗教相遇和融合的十字路口。”
“除了丝绸之路,还有哪里可以做到这一点?”科尔琴科惊叹道。
在21世纪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中吉尔吉斯斯坦考古学家不仅探寻古丝绸之路沿线文明互鉴的历史,也成为新一轮文化融合的重要参与者。
2018年、2019年、202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田又乾等人三次赴红河遗址开展联合考古工作。中吉联合考古利用RTK技术,首次对红河遗址全貌进行了精准测绘。三次发掘清理了城墙遗址的房基残迹、坍塌的土坯砖,以及大量陶片、少量钱币、铜耳环、铜片等遗物。
“我们的中国朋友远道而来,尊重我们的风俗文化,探索吉尔吉斯斯坦和他们自己的历史。正是这种美好的文化交流,让文明得以传承和发展。”科尔琴科说。
在科尔琴科的办公室里,他仔细地向人民网记者展示出土的陶片碎片、铜耳环等文物imToken官网,装有文物的箱子标签上都用中文写着“红河遗址”,有的标签上还写着“记录者:田先生”。
红河遗址的尘埃之下,还有更多的丝绸之路往事等待发掘,中吉考古学家的交流与合作也在继续。
今年6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室石延信博士再次与8位同事来到这里,继续对遗址三号佛寺周边进行考古发掘。这已是石延信第三年参加吉尔吉斯斯坦联合考古发掘。随着对红河遗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吉尔吉斯斯坦风土人情的了解,这里已逐渐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中国与中亚国家日益密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丝绸之路考古研究提供了宝贵机遇。中吉两国团队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学术体系。通过多年的协作配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无论是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个人友谊上。”石延新说。
(人民网记者刘晖、徐向丽、刘宁、楚梦琪、奥布拉伊对山、涂敏、徐峥、邓杰、李明启、阿尔达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