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Token 是一款全球领先的区块链数字资产管理工具[ZB],帮助你安全管理BTC, ETH, ATOM, EOS, TRX, CKB, BCH, LTC, DOT, KSM, FIL, XTZ 资产,同时支持去中心化币币兑换功能 ...
据央视网报道,“家门口”的噪声污染问题事关生态建设和群众生活。2024年1至8月,全国生态环境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共收到噪声投诉举报99807件,占全部投诉举报的59.6%。
据近日发布的《中国噪声污染防治报告(2024)》显示,2023年,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等8个特大城市的噪声投诉举报量占比超过30%,表明噪声投诉与人口密度关系密切。从投诉类型看,社会生活噪声投诉占比最高,达68.4%;建筑施工噪声次之,占比24.1%;其次是交通噪声和工业噪声。
生态环境部大气污染防治司副司长杨龙表示,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人口密度增大,汽车增多,工商业、建筑活动频繁,产生的噪声源越来越多。长期以来,居住、商业、工业功能混杂,居住区距离交通要道越来越近,也使得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
新型防噪技术解决长期存在的噪音滋扰问题
噪声是人对环境的一种主观评价,只要对人造成困扰,让人产生不良感觉,就成为噪声。为解决噪声问题,生态环境部鼓励技术研究和应用,有效控制噪声污染源头。近年来,一些噪声污染防治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近日,北京市民路过西城区太平桥时,看到一个“大气球”笼罩着一处建筑工地。其实,这个“气球”的用途很简单,只是为了防止噪音扰民和粉尘污染。
这个“气球”全名是基坑气膜,采用高强度聚酯纤维膜材料,长144米,宽74米,占地面积相当于1.4个标准足球场。由于将所有施工机械都覆盖在密闭空间内imToken钱包,施工时产生的噪音难以消散,大大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记者来到工地附近的居民家中,已经听不到太多施工噪音,打开窗户后,噪音计显示只有60分贝,夹杂着周围车辆的噪声。
在成都市中心区的人民公园,每天都有不少广场舞爱好者。如今,得益于安装了“智能广场舞系统”,广场舞大叔大妈们再也不用担心噪音打扰到别人了。
这套“智能广场舞系统”采用的是定向声音技术,也就是把声音控制在要求的固定范围内,超出这个范围,广场舞音乐的音量就会大大下降。
据了解,这种定向传声降噪技术不仅应用于“智能歌舞厅”,还被运用在“智能音箱”、“智能商业娱乐”等很多场所。
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合力 完善监督体系
解决噪声污染除了运用“新技术”外,更重要的是发挥社会各方面的治理合力。生态环境部通过建设和完善自动监测系统,推动噪声污染防治体系初步形成。
深圳一建筑工地在接到“噪音超标”声音警告后,工人立即消除噪音源。
这套“远程制止”异地监管执法系统在深圳刚刚建成,它能获取施工噪音、颗粒物污染等实时数据,还能通过深度学习、视频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自动识别相关施工违法行为,收集视频证据并在第一时间“远程制止”。
根据《“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要全面实施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生态环境部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依托监测网络,构建“噪声地图”,精准管控噪声污染。
江苏省苏州市是生态环境部确定的城市“噪声地图”应用试点城市。前不久,苏州首批噪声在线自动监测系统在常熟市投入使用,覆盖常熟主城区的“噪声地图”已初步建成。
借助“噪音地图”,无论是广场舞、施工扰民、街头赛车等噪声污染,都能在第一时间被精准捕捉,一旦超标就会启动预警机制。通过这种信息化、智能化的管控手段,执法部门可以实时监测噪声污染情况,并实现地图动态展示。
杨龙介绍,在技术、手段、措施上,通过推进噪声监测自动化、开展“噪声地图”应用等,创新管理方式、探索社会治理,着力解决群众“家门口”的噪声问题。